行业观点:
1、中国半导体材料行业3大β:
(1)5G+AIOT(人工智能物联网)驱动下游电子装置含硅量进一步提升,半导体产业开启新一轮向上周期;
(2)中国大陆承接半导体制造产能重心,自主晶圆厂开启扩产潮,国内半导体材料依托本土化优势及“耗材属性”有望接力设备开启20年长景气周期;
(3)专项政策及大基金加持助力产业上下游融合,大陆自主晶圆厂对国产材料的认证意愿增强。
投资策略:目前国内半导体材料处于从1到10的关键阶段,选股策略上我们建议关注:
(1)各公司的技术水平是否有在产品性能上缩小与国际巨头差距的实力(国产替代基础);
(2)半导体材料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(国内的市场地位);
(3)公司获取资源及产业链整合的能力(公司成长空间);
(4)公司营收及业绩增长情况(国产化进程)。
2、半导体设备是芯片制造的基石,国产化亟待突破。
半导体设备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,2018年销售额约640亿美元,日美荷占据前十大设备制造商地位,垄断了90%市场份额。我国本土产线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,整体水平不足15%,中美贸易摩擦凸显我国缺“芯”之痛,产业链支撑环节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势在必行。
存储芯片国产化带来历史性机遇,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突破技术掣肘。2018年存储芯片出货占全球集成电路35%,用于存储芯片的设备投资占总市场55%。截止2019年9月24日,长江存储64层NAND与合肥长鑫DRAM相继投产,中芯国际、华虹、华力微等晶圆厂也进入扩产周期,产能爬坡有望拉升国产化率以降低整线采购成本。同时制造厂与设备制造商有望构建新合作模式,国内半导体设备商利用紧密贴合客户加大技术创新和服务。
国内双寡头格局初定,北方华创(002371.SZ)平台化布局优势显著,中微公司(688012.SH)率先进入台积电供应链。
个股逻辑:
(1)北方华创:背靠北京电控,以清华、北大、中科院为依托,布局集成电路、MEMS、LED、光伏领域,其中集成电路领域覆盖50%前道工艺环节,平台化布局优势显著。28nmPVD被中芯国际指定为baseline机台,14nm制程中6个工艺环节产品进入验证阶段。
(2)中微公司:背靠上海创投,原AMAT副总裁领衔国际化团队创立,以介质刻蚀与MOCVD设备为突破口,其中介质刻蚀进入台积电7nm供应链,2018H2MOCVD占全球氮化镓基LED市场的60%,上市后通过参股方式进入检测工艺环节开启平台化战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