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,“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,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。支持餐饮、商场、文化、旅游、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。”2020年6月1日上午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山东烟台一处老旧小区,在小区对面,许多商户在店门前摆起了摊位,李克强对摊主们说,“地摊经济、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,是人间的烟火,和‘高大上’一样,是中国的生机。”那么结合当前国内玉米下游消费市场现状,“地摊经济”的兴起,能否拉动玉米市场复苏引人思考。
夜间经济与人间烟火悄然而归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全国已有多个城市的“地摊经济”率先复苏,拉动了就业,促进了消费,也带回了城市的烟火气。6月2日,支付宝微博披露,目前全国已有1200万个小店和路边摊,5月流水收入超出2019年同期,实现“V”字反弹。
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,近7天“摆摊技巧”相关内容搜索热度同比暴涨665%,达到10年来最高值,“地摊经济“正呈现火热的发展态势。地摊经济的“小地摊”蕴含“大民生”, 将地摊经济作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支点,可以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“一池春水”,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。 将“小期盼”融入“大情怀”, 小地摊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调味料,也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,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,为一座城市带来基层的活力。
飘香烧烤一串串,蛋白需求要出现
夜幕降临,人们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餐,从炕头小酒,到酒店大餐,这个庞大的选择谱系里,很多人钟情于街头巷尾,市井里弄,只有这个环境配得上他们想吃出点境界的企图。和夏天最匹配的,莫过于路边的烧烤,这是深夜路边的得意,也是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的真实写照。
“路边摊经济”不仅丰富了群众生活,更能有力促进餐饮行业的加快复苏,进而带动蛋白消费,提升饲料需求。2020上半年玉米下游消费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,但伴随国家对生猪复产政策的不断加码支持,以及“地摊经济”带来的商家成本降低,肉蛋奶消费增长这样一个良性循环,不仅是饲料企业,在畜禽养殖业上均出现了资源的倾斜,整个生猪行业的持续向前集中推进,规模化推进是必然趋势。此外,通过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最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,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湖北省也正在恢复消费活力,湖北武汉、宜昌、大冶等城市开放临时夜市促进消费回暖,湖北省生猪、能繁母猪存栏分别达到2003.11万头、200.82万头,比2019年末增长23.81%和23.58%,生猪存栏数已连续5个月环比增加,能繁母猪存栏数已连续7个月回升,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响正在逐步化解。
啤酒饮料一口口,供应存缺口
阿里1688助推“地摊经济”扶持计划;京东启动“星星之火”计划;微信支付发布“全国小店烟火计划”;美团启动“春风行动”百万小店计划;苏宁推“夜逛合伙人”计划,地摊经济的开放,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生长空间,地摊里当然不能少了大众广为熟悉的酒水饮料,从而带动淀粉消费需求。据跟踪数据显示,目前玉米淀粉企业淀粉库存量85万吨左右,较去年同期98万吨减少13万吨左右,降幅约为8.67%,企业整体走货开始加快,去库存力度或将加大,以及考虑到玉米原料成本因素,企业依旧有挺价惜售情绪,给与市场利好支持。
疫情之下,发力“地摊经济”已经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导向,这既是一种扩大内需,解决就业,促进经济发展的国之大计;也是释放人们消费需求,拉动下游产品消费增长的关键点,更是实现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民生之本。
暂无评论内容